奋斗的青春最美丽1——青年医生李宾
2018-05-07 00:00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1——青年医生李宾
2018年05月07日文章发布人:
李宾,男,1982年4月出生,2010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内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同年工作于咸宁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心内科副主任兼导管室主任。先后担任湖北省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咸宁片区监控小组监控专员、武汉医师协会心电学科医师分会委员等学术职务。主要从事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对心内科疑难病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着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自2017年胸痛中心建设以来,主持各项工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紧急施行急诊介入手术治疗,挽救近百名濒临死亡患者。并始终秉承:“作为一名医生,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把事情做到最好,为病患减轻痛苦,让他们尽快康复,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医者仁心”,就是这样的信仰给予了莫大的精神鼓舞和技术支撑。近年来,作为课题主要完成人,参与了2项省级、1项市级科研课题,其中《门诊高血压患者治疗现状之调查报告》获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咸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咸宁市科技局及院内重点科研课题1项。近年来,在国家级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百姓的“救护神”
自2010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李宾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工作。对于李宾来说,过一周与过一天没有什么区别。他每周的工作安排是这样的:周一,医院会接收大批病人;周二上午讨论手术方案,下午手术,周三做手术准备工作;周四全天手术;周五、周六、周日为适合出院的病人办理出院手续。
心内科的PCI术需要借助放射线进行治疗,放射线对人体是有一定损伤的。为了减少X射线辐射,李宾和同事不得不一直穿着重20多斤的铅衣工作。有一天,两台设备齐开,从早上7:30开始,到晚上6:30结束,李宾他们一共做了20台手术!所有手术完毕,他们的手术服可以拧出水来。李宾常说:“当心内科医生,不仅是脑力活,体力也是大考验,为什么我还坚持在这个岗位上?是因为信仰!因为病患和家属对医学的信仰,对医生的信仰,让我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驱使我不断勇往直前”!由于长时间接触射线不顾休息。一天早晨,李宾起床后发现自己眩晕,恶心,大汗。家人劝其请假休息,但李宾医生仍坚持上班。他说:“患者都在病房等着我,我得去查房”。可刚走到科室门口,他就晕倒在地上。主任特批了假,并要求他观察及输液治疗。一想到第二天是心内科的介入手术日,他不顾身体不适,又坚强地站在了手术台上。
李宾作为胸痛中心负责人,全面主持各项工作。冠心病患者往往是夜间发作,尤其是凌晨,每当接到胸痛中心电话,李宾立即进行人员调配、启动导管到等工作,然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对患者实行急诊PCI手术,争分夺秒,每一次手术都是与死神抗争的过程,每一次手术都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战争胜利了,他们团队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科室,此时也许距离清晨只有一刻的时间。然而简单的整理之后,又要迎接新的一天工作。为了胸痛中心工作顺利开展,为了基层医生学习新技术,新业务,咸宁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建立微信群,将患者的诊断方案、紧急救治策略、手术过程毫无保留的提供给广大医务工作者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全面提高咸宁市胸痛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真正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保驾护航。

科室的顶梁柱
心内科办公室外的走廊墙上挂满一面面锦旗,见证和记录了李宾与心内科同事救死扶伤、妙手回春的足迹。李宾总是说:“一个名医成就不了一个科室,一批名医才可以。我们心内科要把每个人的优点发挥出来,每个人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极致,我们一定能成为最优科室。”
在担任心内科副主任以来,在主任的带领下,李宾始终坚持科室发展建设,不断开展新业务,学习新技术。短短几年内使心内科冠脉介入、电生理及起搏器植入术得到迅速发展,并在咸宁地区处于领先水平。通过团队拼搏和努力,心血管内科年门诊量达20000人次,年住院量达2500人次,心脏病介入手术量达600台次,年度增长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自胸痛中心成立以来,急诊PCI手术量达100台次/每年,目前已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先进的介入诊断技术已然成为科室核心项目,使得心脏病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创新的排头兵
李宾医生参与了2项省级、1项市级科研课题,其中《门诊高血压患者治疗现状之调查报告》获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咸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咸宁市科技局及院内重点科研课题1项。近年来,在国家级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